FAQ
螺紋膠作為工業與家用緊固的 “隱形衛士”,一旦失效可能導致設備故障、安全隱患。不少用戶在使用中常遇到 “剛涂好就松動”“固化后強度不足” 等問題,背后往往暗藏 5 類常見原因。
原因一:選型與工況錯配
這是最易被忽視的失效根源。例如在高溫鍋爐管道的螺紋連接中,若誤用普通耐溫僅 80℃的螺紋膠,膠層會因持續高溫軟化,2-3 天就可能出現松動;而在塑料玩具的螺絲固定中,選用高強度螺紋膠則會因膠層過硬導致塑料螺紋開裂。
原因二:螺紋表面處理不當
油污、銹跡、水分是螺紋膠的 “天敵”。若螺紋表面殘留機油、切削液,膠層會因無法充分接觸金屬表面形成 “假固化”,實際剪切強度可能下降 60% 以上。某農機維修店反饋,未清潔的農機螺栓涂膠后,僅使用 1 周就出現松動。處理建議:用工業酒精或專用清潔劑擦拭螺紋,確保無油無銹;潮濕環境下可先用熱風槍烘干,再涂膠固化。
原因三:涂膠量失衡
涂膠過少會導致螺紋間隙填充不足,形成 “局部空缺”,振動中易從縫隙處松動;涂膠過多則會造成膠液溢出,固化后形成的 “飛邊” 反而可能加速膠層老化。正確涂膠量應為:沿螺紋圓周均勻涂抹 1-2 圈,裝配后有微量膠液從螺紋末端擠出(約 0.5-1mm),既保證填充完整,又避免浪費。
原因四:固化條件未達標
厭氧型螺紋膠需在缺氧環境(螺紋嚙合后)固化,若螺紋配合過松(間隙>0.2mm),空氣無法排盡,會導致固化不完全;低溫環境下(<15℃),固化速度會延緩 50% 以上,若未等待足夠固化時間就投入使用,膠層強度僅能達到設計值的 30%-40%。解決辦法:間隙過大時先纏生料帶輔助密封;低溫環境可通過加熱(如用紅外燈照射至 30-40℃)加速固化,或選用快固型產品。
原因五:產品本身質量問題
過期或劣質螺紋膠的失效概率極高。過期膠可能出現分層、固化劑失效,某電子廠曾因使用過期膠導致手機主板螺絲松動,批量返工損失超 5 萬元;而無資質小廠生產的 “三無產品”,常因配方偷工減料,固化后膠層易脆化。建議選購時查看生產日期(保質期多為 12-24 個月)、品牌資質,開封后觀察膠液:優質膠應均勻無沉淀,固化后彈性良好,不易掰斷。
掌握這些核心原因,可大幅降低螺紋膠失效概率。若發現膠層出現裂紋、變色、失去彈性等早期失效信號,需及時拆解重新處理,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大事故。